頂層設計完成,環保風暴來襲。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被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突出位置。15年9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1+N”形式的頂層制度設計開始啟動。其后,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一系列事關生態文明改革的配套政策文件。而今年以來,環保相關政策更是密集出臺。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此輪改革的重要構成,近期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以來所召開的38次會議中,審議通過環保政策文件的會議就有15次之多。特別是16年6月以來,幾乎每兩次會議就會有環保文件出臺,環保政策制定明顯提速。
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26”城市的大氣污染專項督查將多措并舉強化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區域污染排放負荷,主要涉及到16個行業,且針對不同的行業,污染治理任務也不盡相同。
《方案》強調,工業企業采暖季錯峰生產。水泥、鑄造行業全面錯峰生產,除承擔民生任務的,采暖季全部錯峰生產;重點城市加大鋼鐵企業限產力度,采暖季鋼鐵產能限產50%。電解鋁、化工類企業生產調控,電解鋁廠、氧化鋁廠限產30%,炭素企業不達標的全部停產、達標的限產50%,醫藥、農藥企業VOCs原則上停產。
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14次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方案》屬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N”系列文件之一。中央環保督察組借鑒反腐領域的中央巡視組思路,代表的是黨中央與國務院,其組長、副組長由國務院確定,督察流程包含督察準備、督察進駐、形成督察報告、督查反饋、移交移送問題及線索、整改落實等六個環節。15年底至16年2月環保督察率先在河北單獨展開,16年7月19日,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全面啟動。到今年7月底,第三輪也已進入督察反饋階段,而第四批已在8月中旬完成督察入駐。
與以往的環保督查相比,中央環保督察存在三方面不同。一是級別更高,代表的是黨中央與國務院,而以往環保督查代表的是環保部。二是范圍更廣,31個省份全面覆蓋。三是力度更大,從第三輪督察反饋看,問責、約談、拘留人數均較前兩輪顯著上升。第四輪環保督察已于8月中旬啟動,并在8月24日基本完成第一階段省級層面督察任務,進入下沉地市階段。而僅第一階段已立案處罰2115家,問責1797人。
對環保的重視源于環境狀況的持續惡化。以大氣污染為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5年美國、英國和日本這三個主要發達國家PM2.5年平均濃度分別為8.44微克/立方米、12.41微克/立方米和13.33微克/立方米,而中國PM2.5年平均濃度為58.38微克/立方米,約是美國的7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33倍。
在溫室氣體排放上,早在2005年,我國便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占比最高的國家,而過去十幾年間,CO2排放量占比仍在不斷上升,12年已高達24%。相比之下,美國的比重則持續下降至12%,日本、英國均在3%左右。較高的溫室氣體排放嚴重影響到生態環境。經過過去幾年的植樹造林,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22%,但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約8個百分點。而美英普遍在30%以上,而我們的東亞鄰居日本則高達68%。
而我國大氣污染的產生和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生產活動密不可分。從74城PM2.5月平均濃度和制造業生產PMI關系來看,兩者顯著正相關,且PMI生產略領先于PM2.5,而16年以來,兩者變化的同步性更為明顯。 |